我要美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2|回复: 0

如何通过DIY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复制链接]

4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4-27 16: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收到了哥大新闻学院给大家发的邮件,说2021年的申请开始了, 没曾想时间过得这么快,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还是申请大军中的一员。时间的飞逝也让我更加想写下这篇哥大新闻学院的diy申请总结贴,趁着记忆都还鲜活,给到其他对于新闻专业感兴趣的伙伴们一些参考~

首先po一下offer截图,收到邮件的那天早晨看到躺在信箱的“Your result is available”还以为自己凉掉了,没想到打开后看到被录取的消息,那几天有偷偷流几次激动的眼泪
1.jpg
哥大新闻学院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新闻院校,我想应该不用加上“之一”。作为新闻业的标杆,鼎鼎有名的“普利策新闻奖”就是由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在每年的4-5月期间颁出。因为新闻专业极强的语言性和文化性,因此每年被哥大新闻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少之又少,通常只有个位数,尤其是纯陆本背景的。

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我的申学“三围”:

  • 本科:国内Top 5 新闻专业,GPA 1/99;
  • 硕士:国内Top 2 中国学专业,全奖;
  • 交换:MIT Comparative Media Studies 全奖交换一年;
  • 实习:CCTV,NYT,UNDP,Jardines;
  • IELTS:8.0 ;
  • 会议:第十二届亚欧峰会记者论坛中国唯一代表;

接下来我就根据哥大新闻学院官网所列出的申请要求,一一介绍我在申请过程中的准备:

1. 应该申请哪个项目?

2.jpg
如上图,在官网的Programs这个分支下方,一共列出了4种学位项目,分别是MS,Data,MA,PH.D。其中MA是专门针对已有新闻行业从业经历的申请者的,因此作为fresh graduate,大多数人应该申请的项目是MS或者Data J的项目。其中后者是专门培养数据新闻型人才的,招收规模更小,对于申请者的CS技能有一定要求。我所申请的是哥大新闻学院每年办学规模最大的MS项目。

2. 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如下图所示,官网非常清晰地列出了申请MS所需的所有步骤以及要求:
3.jpg
像申请费用、成绩单、PS、简历这些任何学校和项目都需要的通用选项我就不细讲了,重点讲一下哥大新闻这个项目所独有的一些要求:

    推荐信

推荐信本身不是这个项目所特有的,只是在人选的选择上,我认为尽量选择曾经supervise过你新闻写作的推荐人会更有说服力。

我选择的三位推荐人分别是(1)本科期间新闻专业的教授,他曾给我授过课,并且指导过我的多篇习作;(2)腾讯新闻的编辑,曾指导过我发稿并应对稿件发布后所引起的社会舆论;(3)前洛杉矶时报的国际新闻记者,他曾是我们学院的访问学者并给我授过课,指导过我的英文写作;

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推荐人,还要确保三封推荐信内容不重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你不同维度的优势,这就需要前期与推荐人有充分且信任的沟通。最终我的三位推荐人分别从以下三个不同的维度给我写了推荐信——本科教授侧重于我在同级学生中突出的学习能力、对校园新闻的敏锐;腾讯新闻的编辑侧重于我对新闻实操的熟稔老练,以及在面对舆论压力时对新闻理念的坚守和处变不惊的素质;前洛杉矶时报的国际新闻记者更侧重于我的英文写作能力。

2. 笔试


这个应该是哥大新闻学院的一个特色了,在提交所有的申请材料后,申请者会收到一封预约笔试时间的邮件。笔试在线上进行,时长为两个小时。考试期间,你的电脑会被视频另一端的监考老师远程控制,他将禁用你的互联网搜索功能、压面切换、输入联想、拼写检查等一系列功能。

笔试题其实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不会考察非常细碎的知识,如复杂的人名、地名,相反我觉得它的包容性很大,对于很多即便在本科阶段没有系统性接触过新闻学的人来说,都可以答。

去年我拿到的试题大体如下(记忆不是很清楚了,只能还原部分),一共三道大题:

  • 给出了5个左右的人名,其中有Greta Thunberg,林郑月娥,马克龙等,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人进行采访。列出你的采访提纲;
  • 请详细介绍一个发生在你周边,并且你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 (另外一题记不清了==)

3. 语言成绩

这一项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往往是卡人最多的。
4.jpg
因为官网明确列出,需要非母语使用者的托福至少达到114,或雅思达到8。。。可以说是很理直气壮了。。。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好消息和大家分享,其实这个分数线不是一个“死线”,我有了解到往年有申请者托福112分也最终拿到了offer。因为在整个申请过程中,除了托福/雅思可以体现你的英语水平,还有PS,writing sample,笔试,同样可以展现你的英文功底。因此,有时如果标化成绩差了一点点,也不要完全放弃,抱着同样努力试一试的心态,没准就成了。

4. Writing Sample


这一part可以说是既宽又严。所谓宽,是因为学校并不要求你提交的sample一定为已经发表过的报道,甚至不用是新闻报道,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论文/可以展现出你的critical thinking的作品;所谓严,是说这是一个很能拉开差距,并展现出个人实力以及特色的环节。

对于非国外本科的陆本申请者而言,拥有一篇水准较高的新闻报道原稿是很难的,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将自己曾经写过的中文报道翻译成英文。这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请native speaker帮你做proof reading & polishing。

我当时提交的3份writing sample分别如下:

  • 一篇本科期间发表在腾讯的调查性报道,翻译成英文后约10页,请我学新闻的美国同学帮忙做了proof reading;
  • 一篇硕士期间写的policy memo,约4页,请我学法律的美国同学帮忙做了proof reading;
  • 一个本科期间做的digital magazine,拍成了视频,约3分钟;

3. 一些其他的个人感受


以上是根据项目的申请细则,一一进行的梳理。最后,我想总体地谈一谈我对于哥大申请总结出的一些highlights。
  • 外媒实习至关重要

在和其他被哥大新闻学院录取的伙伴进行交流后,我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家都在知名的外媒实习过,有Reuters,Bloomberg,WSJ,NYT等。所以希望国内的申请者们能够在本科较早的时候就具备这种国际化的思维,多关注外媒的实习信息。
  • 语言成绩

这一点的确也无需多言了,看到托福114和雅思8的bar,能有什么办法呢。。。
  • 一个清晰有力的storytelling

其实这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申请都是适用的,但对于以“讲故事”能力为主要考察标准的传媒领域来说则更是如此。你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个人赛道,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或显或隐地往那一个主题上靠。于我而言,我当时所选择的这个track是“中国的教育平等与发展”,我曾经所做过的新闻报道都与之相关、我参与过的国际会议为之提供了灵感,并且我在国外的交换经历也让我在不同文化和体制的比较中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

综上就是我目前想到的一些申请回顾,希望对正在申请的你有一些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我要美国 |nimba_sitemap:appname

GMT+8, 2025-4-3 10:05 , Processed in 0.0730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